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进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我校落地见效,充分将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咸阳红色记忆博物馆,将思政课搬进博物馆,推进课堂改革创新,以“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为主题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于6月2日下午在咸阳红色记忆博物馆里开讲了。咸阳红色记忆博物馆馆长魏德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嫣妮主讲,我校学生代表和部分思政课教师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包括现场教学和场馆参观两个环节。首先,思政课教师李嫣妮借助镇馆之宝“边区扫盲课本”,开展以“坚定文化自信”为题的现场教学,同时邀请魏馆长讲述“边区扫盲课本”背后的故事及时代价值,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由“文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秘诀,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随后魏馆长带领师生们参观了咸阳红色记忆博物馆四个展厅,深入浅出地向师生们介绍了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师生们通过革命文物的视角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展现了博物馆教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一项探索,旨在挖掘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邀请展馆领导、金牌讲解员担任宣讲员,建设“大课堂”,建好“大师资”,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图片:左春宁 审核:殷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