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7日,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2023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安康召开,本次大会由省计算机学会主办,安康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农林大学、西安石油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来自于全省60余所高校200余名计算机界的专家、教育工作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陕西省计算机学会于80年代初由省科委、省教委、省电子厅、省航天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1987年7月正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陕西省科协直属省一级学会。
大会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黄大年教学团队负责人、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二级教授耿国华致辞,之后共安排了10场形式新颖、内容前沿的主题报告。我院作为唯一的高职学校代表在大会上作了“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以践行开门、开放、国际化办学理念,聚焦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国家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厚德育人、新工科、新商科建设方面分享了我校多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质量评价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做的实践性探索及成效。得到参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我校在2023年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代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报告特别指出,“云大物智移”时代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新需求,但大多数转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职业准入的新要求。针对“云大物智移”时代ICT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基于“产出导向”和“质量评价”,提出了转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C-O-P-E-Q”人才培养模式,由产出导向牵引,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劳动精神、计算思维、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目标,以“五育并举+通识教育+专业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为理念,以“金课”打造为切入点,以教学团队培育为关键,从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实践平台、课堂创新、课程思政、双师协同、产业学院等环节进行专业内涵建设,使专业要素认证达标,质量监控常态高效,师资结构不断优化,课程团队充满活力,学生成长达成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系统整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转型高校ICT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新需求的匹配度。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开门、开放、国际化”办学理念,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团队长期专注于智能信息处理和高等教育研究,在基于“数字画像”的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始终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团队成员长期坚守在教育战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省社科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在CSCI、CSCD源期刊发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2022年,我校成功当选为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多位团队成员入选常务理事。2023年在清华大学主办的《计算机教育》刊发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基于产出导向的转型高校“C-O-P-E-Q”人才培养模式》,该论文的发表是我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
(图片:王懋 核稿: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