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陕西非遗文化的丰富业态、沉浸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魅力,进一步拓宽工艺业学生的视野和思维,3月27日上午,工美专业校外研学实践学生走进了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的宝鸡凤翔泥塑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非遗探索之旅。学校党委书记高玉峰参加指导活动,并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揭牌。

研学活动开始前,举行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高玉峰、宝鸡市凤翔区副区长胡恬、学校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新明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新明出席,学校教务处、人文艺术学院负责人、指导教师和60多名学生参加。
在揭牌仪式上,贺兴文对凤翔区政府对此次活动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同学们在凤翔这片文化沃土上,去用心感受历史、人文、特别是泥塑工艺的传承精神与艺术思考,期待大家在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胡新明对我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实践,热爱凤翔泥塑文化,期待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同学们的好想法、好设计转化为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高玉峰在讲话中,首先对凤翔区政府和胡新明大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以现象级动画《哪吒》中植入的非遗元素为切入点,强调非遗既是中华文化基因谱系,更是唤醒传统工艺当代价值的文化钥匙。他寄语学子们要在非遗活态传承中勇担文化使命,期待陕财职院未来锻造出更多新生代非遗传承人。

随后,高玉峰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的参观凤翔泥塑艺博园,通过听讲解、看展品,详细了解泥塑艺术的千年发展脉络,从周秦时期的祭祀用具到明清民俗用品的演变,再到当代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学习了解凤翔泥塑承载的文化记忆。

在艺博园的制作工坊里,可以看到泥塑制作的全部流程,从选土、和泥、塑形,到阴干、抛光、彩绘,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智慧。学生们还亲手体验了泥塑彩绘环节,在实践中领悟“三分塑、七分彩”的技艺精髓。
3月27日下午,高玉峰和学生们走进凤翔博物馆、凤翔文化馆,在千年文化遗存的对话中,感受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语博大精深。在博物馆里,大家从西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看出了凤翔泥塑虎面造型,了解到“非遗不是孤立的手艺,而是千年文明长河中的浪花”。在文化馆里,大家看到了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罩金漆器、皮影雕刻等百余件非遗精品,享受了一次文化盛宴。

本次研学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泥塑工坊、博物馆、文化馆,通过“听讲解、观技艺、动手做”的立体化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工艺的深层认知,激发了学生传承非遗文化的学习动力。